学院首页 >> 新闻通知 >> 新闻动态 >> 正文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王葆华教授在我院开展专题讲座
供稿: 李明心 时间: 2019-12-05 次数:

12月3日,应伟德betvlctor1946邀请,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王葆华教授在南校区文综楼311会议室作专题讲座。本次讲座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认知语言学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和教学》学术报告。第二部分为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会议。

王葆华,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于认知语言学、词汇语义学、语言习得理论方向研究。曾先后赴尼泊尔、泰国、韩国等国家任教。于2002年获新世纪谢希德奖,承担汉语词库工程(ChineseLexicon Project)、中文助教软件(ChineseTA)以及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研究课题。并兼任中国认知语言学学会常任理事。

学术报告会上,王教授对认知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进行详细介绍。王教授以PaulKay的颜色词研究、EleanorRosch的原型理论、LeonardTalmy的方位词研究和Charles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理论为基础,指出认知语言学的根本出发点,即语义研究应以“人”为本。接着,王教授从认知是语言表达和现实世界的中介、心智是身体化经验的产物、语言能力依附于一般认知能力、语法是象征符号的清单、语义不仅仅是客观的真值条件以及语法形式的非同义原则的七个视角对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假设进行讲解。随后,王教授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实例和常用词汇对汉语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视角进行讲解,以儿童习得语言顺序为例分析人类空间方位认知方式与语言的存在句的理论,并得出语言形式表达受到人类认知经验的制约等结论。

研究生沦为写作指导会议上,王教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论文选题、论文类型和摘要的写作要求进行指导。指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论文的选题应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华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汉语国际推广等;基于教学的汉外对比研究、以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方面的本体研究。论文类型以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案例分析、教学设计和专题研究为主。同时,王教授展示实际论文摘要部分的对比稿、修改稿和写作模板,以此详细介绍硕士论文摘要部分的写作内容要求和写作规范。会议期间,王教授将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和学术研究心得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同学们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本次讲座的开展,以清晰的条理,生动的实际案例对学术理论进行分析,简明扼要,深入人人。通过学习,使得同学们的理论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开拓了同学们是学术视野,从而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打下基础。

最近更新